27 December 2015

功為本,德為先

每次上課結束前,師兄都會先敲打大磬,然後朗誦“功為本,德為先,一日練,一日功,功德圓滿,正氣浩然!”開始來上課的時候也沒怎麼注意到其含義, 上課久了更沒怎麼去琢磨它的含義。一直到白雁老師讓我們組成七人一組,並探討我們對“功為本,德為先”的了解,才認真的思考起來。

老祖宗們告訴了我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要我們每做一件事的時候,都要由根本開始。打好了基礎,就能事半功倍,從容地把事情做好。其實嘛,做事情如此,修身養性亦然,只不過知易行難呀!

白雁健康管理學提倡的“功為本,德為先”簡直是智慧的結晶。很多人可能一開始會想:“到底功與德,哪個比較重要呢?那個我要先注重呢?”其實,只要把“功”看成一條橫線,“德”看成一條豎線,那麼“本”即是“先”,“先”即是“本”,兩個都可以同時發展又同時互相影響着的。




學了氣功,我們都知道,想要健康就得練功。只要老老實實的練功,就能一天一天的把身體練得強壯起來,這就是所謂的“功為本”或修身了。當我們有了健康的體魄,就能把很多事情幹好。說到幹事情,可不要忘了事情可分為好事與壞事。練了功,有了能力,做事就要能分辨是非。這裡,“德”就有如我們心中的一把尺,讓我們以德為先的來衡量事情的好壞。換句話,就是養性了。


如果你認為,“功為本,德為先”就只有以上的含義,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這裡我不得不佩服老師的智慧。套用近年《蜘蛛俠系列》的名言“你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老師交代的這六字真言,其最大的含義是要我們能夠勤練功增強自己的能力之餘,更要多做好事,幫助更多的人。那其實闡明了,為什麼老師要我們七人一組的探討這六個字的含義,又要我們一起練功,又要我們參與志工活動的背後意義了。

30 November 2015

沙漏的啟示

小小的沙漏,慢慢的,靜靜的從多到少,從上到下的計算著時間。人的生命也有如沙漏那樣不管你開心或傷心,積極或頹廢,它依然一點一滴的,慢慢的,靜靜的流逝。當你有一天,驀然回首,已是鄉音無改鬢毛衰了。
這正好說明了,生命是脆弱的,練功要及時。一個人的生命隨著年齡的增長,由發育期到旺盛期,再到衰老期都有如沙漏般細細的流逝。如果你望一望它,你知道時間走了好多。生命亦如此,不管你在什麼年紀,只要檢視一下自己的健康,你會發現,你會訝異,原來生命是如此的脆弱。



老師引用了沙漏來詮釋龜壽功的含義簡直是太貼切了。沙漏的三個特性恰恰符合了龜壽功的精髓,讓我們更容易的領悟其中的奧妙與感動。

沙漏的特性一:流沙
細細的流沙從高處往低處慢慢的,靜靜的流下去。這可是大自然地心吸力的定律啊。我們的生命也不都是那麼慢慢的,靜靜的從我們的生活裡飄過去了嗎?這是那麼的自然啊。龜壽功裡的第一句口訣:順天地大自然之道就是要我們去認識與接受這自然的定律。認識了,接受了並不代表我們要以消極的態度面對我們的人生。因為順着大自然總有你的好處哦。

沙漏的特性二:翻轉
當沙漏的流沙從上到下流完了,人們只要把它翻轉過來它就能繼續的計算時間。這個小動作就連三歲的小孩都能輕而易舉的做到。但是又有誰能了解這個動作背後隱藏的意義呢?大自然通過了自然的現象告訴了我們好多的例子,可是我們可有那雙慧眼看到它呢?老樹只要把它的老樹枝砍掉,它就能絕地逢生的長出很多的嫩枝,不稍幾日又是一棵茁壯茂盛的大樹了。老鷹在它四十歲的時候必須為自己做出一個痛苦的決定。要嗎因為老化的爪子與啄無法獵食而餓死;要嗎忍痛在五個月的時間裡,將啄擊打岩石,讓啄連皮帶肉的磕掉,拔掉所有的爪跐甲與羽毛,再讓它們慢慢的重生。那麼它就能再活到七十歲了。龜壽功裡的第二句口訣:節陰陽而調剛柔也不就是告訴了我們那翻轉沙漏的方法嗎?天地一氣化分為陰陽,陽主升,陰主降,陰陽各司其職,一切就祥和。只要了解陰陽的規律,善用她的變化就有機會像沙漏般翻轉過來;老樹般再次茂盛;老鷹般浴火重生了。

沙漏的特性三:重新流沙
翻轉過來的沙漏,又有了滿滿的細沙,又再次能夠慢慢的,靜靜的往下方流去了。重新茂盛的大樹與重生的老鷹讓人看到了生命的期望與感動。那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啊。還有誰還認為順着大自然的定律是消極的想法嗎?有人說失去過才知道擁有的美好。龜壽功裡的第三句口訣:形神俱妙,身心極暢,返璞歸真,自主生命告訴了我們只要我們能夠翻轉過來,我們就能感受到那無法言喻的快樂與圓滿。而且這都是我們自個兒能夠控制與主導的。

最後,
消極的人會說:順着大自然的定律,每個人都會衰老,又何必強求呢?
積極的人會說:順着大自然的定律,如果有方法能夠延緩衰老,過著高品質的生活,何樂而不為呢?

那你呢?

29 November 2015

《渭城曲》之我感我想

记得中三的名句精华里就有了王维《渭城曲》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 那时对它的想法也不多,也不就是一句很好用的名句罢了。无疑的,王维是一位感性的诗人,对友情亲情特别的着重。不然,《渭城曲》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名句也不会广为流传了。



这种怀念友情与不舍分离的情怀并不是现代人所能体会的。毕竟社会的变迁,科技的发展,思想的转变把古代与现代的人在观念与行动上起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也不是说现代人没了对友情的着重。只是拜科技所赐,现代人可以通过很多方式来联系, 所以对现今社会而言,离别并非“末日”。试想想,如果当年王维身在渭城,却能通过面子书或录像交流网与身在塞外的元二保持联系,那么《渭城曲》里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那绝望的诗句就不可能出现了。

现代的人写诗在友情上大多数都着重于分离的不舍与思念,那是因为只要友情还在,相见与重逢并不是那么难的事。凡奇在《轻便行李》里借着打包行李来阐述那不舍与祝福,为离别幽了一默;林秋離在陶子的《走路去纽约》里提到了,不管对方在世界哪一方,一天她就能到。让人觉得现代人对离别并不可怕,感情的温度才是关键。

多年以后,再重读《渭城曲》,让我感触良多。古人在情感上的深刻表达,对现代拥有不同背景与思想的人来说,共鸣上大打了折扣。我们也难保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新新人类会对“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诗句无法理解了

——————————————————————————————
参考(一)凡奇《轻便行李》
我用理智

将担心放在右下角
将不舍放在右上角
将关怀放在左下角
将信任放在左上角
很多
很多的思念
填满其他的空隙
再用平安包裹起来


好了
这就是
我为你准备的

轻便行李

参考(二)林秋離《走路去纽约》
每一次我想見到你 就要飛
無論地球上哪一角 我一天就到
用飛的原因不外乎 時間太少
你想擁有我每一秒 你今天就要
我飛的機會太多 有時因為你有時為自己
我飛過好幾萬里 不覺得那會是距離
突然很想不要飛 想走路去紐約
看看這一路我曾經忽略的一切
走路去紐約 也讓感情在時間裡

有機會沉澱自己

25 October 2015

林连玉与马来亚华文教育 的斗争,1949-1961* - 书评

    “竖的承接,横的连传,说的就是某种文化,某种精神的承接连传。林连玉先生不仅被誉为马华的族魂,更被标榜为一种精神。林连玉精神不仅仅影响着上个年代的人们也深深的埋在当今每一个马来西亚华人心里。

作者颜清湟以论文的方式来刻画出这一位传奇人物的奋斗史,更给予他高度的评价。纵观作者本人,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与教授,对华人在南洋的历史与奋斗有着深厚的研究与学问。这可从他的一些中英文著作探得一二,例如《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英)与《从历史角度看海外华人社会变革》(中)。颜教授1956毕业吉隆坡尊孔中学,这意味着林连玉先生曾经是他的老师。所以,林连玉先生的亲身言教深深的影响着他,让他把林连玉精神淋漓尽致地发挥在他的研究与著作中。

作者虽然在第三个单元里有指出林连玉先生的一些弱点,但整篇论文他都以正方的角度来论述林连玉先生的华文教育斗争。这是整篇论文让人觉得遗憾的部分。作者未能以客观的论点来评述林连玉先生在为华教斗争的一些事故,让人觉得惋惜。就拿第二个单元里钟灵中学事件为例,作者在没有客观研究汪永年的背景与槟城的人文与文化下就否决了汪永年的决定的正面影响。

论文一开始就细述了林连玉的背景与他的人格造就。这让人先了解林连玉历史背景,再切入他如何扛起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义士的重任,进而阐述他与政治的挂钩到最后说明他对华社的影响。作者聪明的采用了顺序而渐进的方式,正面的书写林连玉的华教斗争。这让人很容易的了解林连玉每做一个决定的心路历程。

这篇论文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一里,作者以林连玉先生的家庭背景为开始,记叙了他家里的结构与他与文学教育的渊源。作者的目的很明显的是要读者先了解林连玉的少年遭遇以便能够体会林连玉在成年后所作的每一个决定。其中,他父亲把他送到厦门当学徒的那一段深刻的阐述了林连玉为何那么珍惜与看中教育的重要性了。再者,集美师范的那一段更坚定了林连玉的思想与愿望的构造。这与他后来毅然来到东南亚展开他的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林连玉最后为什么没有仿效陈嘉庚那种身在东南亚心系中国的做法,而立志为马来西亚奋斗也可在单元一里找到一点端倪。

林连玉为华文教育奋斗的缘起可在单元二里探知。教育职场生涯里的贫困,各民族意识的提升与摩擦,华文教育发展布满荆棘的道路,促使了林连玉改变的他原本纯粹为了教育学生的理想,让他义无反顾的站在最前线成为一位教育战士。当时社会的动荡,日本的侵略,共产党的崛起,英政府的回归,独立的进程都是华文教育发展路上的挑战。本着对华文教育的自发使命,林连玉与他的同僚就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站起来捍卫马来西亚华人的将来。

“名不正则言不顺”,林连玉在为华文教育的斗争中渐渐的意识到没有广大华社的支持,他们的奋斗诉求是不受到当政者的理会。于是,作者在第三单元里,详细的讨论了林连玉如何加强他的谈判的本钱,以影响国家对华文教育的政策。然而,林连玉毕竟是被迫上梁山的教育工作者,政治的上的狡猾手段不是他所能掌控的。马六甲陈祯禄的私邸召开的会议里,林连玉很明显的成为了政客们的一颗棋子。林连玉把独立的理想放在华文教育理想之上,显现出他的大我精神。然而,这种大我精神正被政客们利用了。

无论林连玉在华文教育斗争里的胜利与失败,恰恰给华社立下了华文教育发展与斗争的标杆。林连玉坚持的,追求的,赢回来的,输了去的都直接的造就了今天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作者利用单元四来刻画出林连玉一生所作所为对华社的影响,让全体马来西亚华人的愿望得以实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林连玉牺牲了他的一生为华教奋斗才造就了现今多元种族的教育环境。林连玉一步一脚印的实践了林连玉的精神,给了我们一个继续奋斗的指引。林连玉为我们划下了华文教育的底线,接下来就是要我们秉着他的精神奋勇抗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