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July 2016

莫忘初心(四) Ola Bola


看过本土制作《Ola Bola 这出戏的人,都一定会对其中一幕特别印象深刻。那是讲述一班主角意识到无论在那场决赛中能否胜出,他们其实都无缘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他们的精神直插崩溃的边缘,士气更是一度跌进了谷底。

就在大家还在休息室里抓狂和愤怒的时候,主角突然问起同伴们对于踢球的最初意愿。于是大家开始回想自己之前生活上的点点滴滴 自己对踢球的热爱、亲人们的期望与骄傲、自己对国家肩负着的责任,这才慢慢地重拾那失落的心情,怀着共同的目标,昂首走出休息室,漂亮地赢得了那场比赛。

回想着这一出戏,其实那一群年轻的球员本来就是单纯地爱好足球,希望能为家人带来那么一丝的自豪而已。但随着踢进奥运的机会越来越大,却渐渐忘了自己踢球的本意。一旦那随之而来的希望破灭,他们就溃不成军,球队还差点瓦解了。

这不是正是和我们生活上常常遇到的情况一样吗?当我们开始做一样事情时,我们的出发点其实是非常单纯的。但是,当我们开始把事情接上轨道上,心里往往开始觑视其他更远的、甚至超乎自己所能及的目标。当这些附加的机会与目标最终落得失败收场时,反而对自己感到失望与唾弃。原本单纯想做的却也无法完成了。

其实,不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回头看看自己的初心,找回那股原动力,就能按部就班地把事情办好了。

20 July 2016

意境诗



我爱诗,众所周知。我犹爱意境诗,自己也偏好写这类诗。我不是中文系专业,我也不知诗有没有特定的范畴或规范。然而,我所说的意境诗是指从诗里我们能夠凭想象的代入到作者的内心,看他所看,听他所听,想他所想,然后整个画面就会呈现出来。

有时候读到某诗里的其中一句,感觉来了就会直接代入到诗人的意境里,感觉欣喜若狂。我想举例一些我所谓的意境诗.

(1)海子《黑夜的献诗》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开始的第一句觉得很奇怪,为什么黑夜是从大地升起的?通常我们会说月亮或太阳升起,但是为什么黑夜也如此?当我读到第四句是,我顿有所悟。黑夜是从内部升起的。试想想,当黑夜来临,最先被遮挡而形成黑影子的都从内部开始,然后慢慢的蔓延开来。这种意境的代入让人很容易的理解诗接下来的寓意。

(2)梁弘志 《驿动的心》
曾经以为我的家 是一张张的票根
撕开后展开旅程 投入另外一个陌生
这样飘荡多少天 这样孤独多少年
终点又回到起点 到现在我才发觉

这首词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在第一段里梁老师不曾明言主角流浪的生活。但是,“我的家是一张张的票根” 特别有意思。用票根来替代家不正为读者勾画出了整个流浪画面吗?这意境之美让人有如身入其境。

(3)余光中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來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淺淺的海峡
我在這一头
大陆在那头

老师巧妙的利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人代入到了他的相思意境。读起来骤然画面感十足,很容易赢取共鸣。这也让我想起了潘有文曾写过的:“小時候有一個夢想叫著長大, 長大后有一個夢想叫著回憶, 時間象一堵墻, 間隔生命中的每一段時光, 偶爾只能探頭張望.”。这也很有画面感的。

其实,意境诗的表表者又怎么可以少了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个不多说,直接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我爱意境诗,尽在不言中。

图片摘自

17 July 2016

十年部落格。思


2006 年,一群马来西亚中文部落客开始了第一次的喝茶会,开启了大马中文部落格迈向当时辉煌的时期。
第一次
第二次 看图

××××××××××××××××××××××××××

近年来,很少更新我的部落格了。我不但少了当年的那股热情,生活也一直的在转变,所专注的事情已大不相同了。然而,这近几个月来,乘着空闲写了一些文章,发现原来我对部落格之心还是炽热的。

写了几篇后,本以为要看看其他熟悉的部落格最近都有些什么文章,却才发现 google reader 已经停止了以前建立的部落格收藏夹已经不见了。经过一番的搜查,才让我找回一些链接,但是大多数的部落格都已荒芜没落,坚持在写的寥寥无几却也不常更新。十年,这不长不短的日子过去了,部落格的大环境也非常不一样了。

当然有看到一些热心的老朋友还在积极的推广,尽他们所能的集合还在写中文部落格的马来西亚部落客,让我打从心里的佩服他们。看来部落格十年前的高峰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十年后的今天部落格还会迎来另一个春天吗?
现在,网路上新兴的社交媒体当道,都推行着速食文化。大家都不再把自己所看所听所想,再通过自己的思维判断与分析而写出自己原创的文章。翻开时下流行的社交媒体,看到的都是你赞我;我赞你,你转贴我;我转贴他;往往看的人都不细读,手指划一划又到了另一则帖文了。这种高数量低质量的帖文速食文化就是时下人要的资讯摄取方式吗?

很多年前,有些部落客提倡自爽博文,让我不敢恭维。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自己比较欣赏那些经过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观点与角度来看待事情的文章。然而现在资讯的速食方式更让人倍感无奈。也难怪很多人现在就只爱拍张照片或写下一些不痛不痒的莫名其妙心情,因为写多了没人看也没人赞。

无奈这是个无可避免的趋势,而且都已形成了一种文化。Like it or not. This is reality!

现实是这样,但这是我们所要的吗?



15 July 2016

上癮

這三四年來,我最專注的一件事就是追隨氣的感覺。自從2012年尾第一次感受到氣的存在,我就對氣上了癮。


這要追溯到那一年第一次接觸白雁氣功上課時老師教了我們一些小法門,讓我們跟著做,很奇妙的當場大部分的學員都感受到兩掌心之間的那股氣。屆時大家都雀躍萬分,有人感到溫、有人感到冷、有滑、有刺、有黏、有磁鐵相吸或相排斥的感覺,但這些都因人而異。然而我自己卻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溫暖氣化成球狀懸空在我掌心,而且滑不溜手,這簡直是太奧妙了!

開始學的第一套功法只有三招,學習的時候都沒明顯的氣感。反正老師怎麼說,我就怎麼練,沒想太多。但是,隨著對招式的熟練與認識,我慢慢地感受到了氣這奧妙的東西在我練功時所產生的變化,這是難以言喻的。

這套功法的第一招讓我感覺到了全身七十八個關節都鬆了開來,進而把關節裡的濁氣排出,每意念到處,身體的那個部位就感到非常的酸,直到把濁氣全排出才感到無比的舒暢。但,第二招的感覺又截然不同,全程感到兩手裡握著溫熱的氣球,不停地灌入我的四肢百骸,那種飽滿充實的感覺又讓我感到不一樣的舒暢滿足。

接下來第三招更是了不起,開始練這招的時候,每次都會產生一種俠士的意象。我有如置身于平靜的湖面上,雙腳尖就如蜻蜓點水般倒退的劃過湖面,留下長長的弧形水纹。一絲絲的陽光筆直地穿過我的指縫、穿過我的耳際、穿過我的腋下,倒映出長長的影子,周圍卻是一片的寧靜祥和。身體裡的氣感有如沸騰的的蒸汽,體內的廢物都一一地排出了體外。

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我又陸陸續續地學了另外五套功法。每套功法的招式都讓我體驗了氣所呈現出來不一樣的形態,而且那種氣的感覺是變幻莫測的。四年後的我,對第一套功法又有了不一樣的體會,那種懸於變幻莫測與耐人尋味之間的感覺,就是氣最讓人玩味,最讓人上癮的地方了。

這幾年,我專注於追隨氣的感覺。也不知是專注讓我上癮了,或是上癮讓我更專注了!

图片摘自

12 July 2016

四天环游世界之旅

“。。。我今天,我明天,最想環遊的世界,就是你,最內心的世界。。。” 梁静茹的这段歌词恰恰说明了我这四天到底去了哪里?


再次回到白雁龟寿功的四天课程,让我再一次的窥探了自己内心的世界。这一场游历又让我的智慧再度发芽而法喜充满。课堂上老师再次细说我们都熟悉的沙漏与张三丰的丹诗<<无根树>>,但是这一次我又有了另一番的体会。

从小我都在佛学的熏陶下成长。最早接触的佛法是<<四圣谛>>里的苦集灭道。这是最早也最重要的佛法之一; 它简单的阐明了人生本来的面貌,我们不但要如何认识它接受它,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是有办法可以活出我们出彩的人生。

张三丰也借用了无根树这丹诗点出了道家法于自然的原理如何诠释了人生的面貌,教导了人们要如何顺应天然的同时提出了颠倒颠的办法,让人可以再次的还原美好的人生。

这里,不论佛家或是道家皆殊途同归,说的都是人的内心与人生的关系与推演。人对生老病死这定律的无奈与无助感都是苦的表证。其实真正的根源来自我们的内心。随着我们内心欲望的滋长,我们渐渐的迷失而忘了人心本来就应该知足常乐返璞归真的。只要我们现在能够明白而且去实践圣人的方法,不管年龄多寡,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美好的人生始于内心小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