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October 2015

林连玉与马来亚华文教育 的斗争,1949-1961* - 书评

    “竖的承接,横的连传,说的就是某种文化,某种精神的承接连传。林连玉先生不仅被誉为马华的族魂,更被标榜为一种精神。林连玉精神不仅仅影响着上个年代的人们也深深的埋在当今每一个马来西亚华人心里。

作者颜清湟以论文的方式来刻画出这一位传奇人物的奋斗史,更给予他高度的评价。纵观作者本人,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与教授,对华人在南洋的历史与奋斗有着深厚的研究与学问。这可从他的一些中英文著作探得一二,例如《星马华人与辛亥革命》(英)与《从历史角度看海外华人社会变革》(中)。颜教授1956毕业吉隆坡尊孔中学,这意味着林连玉先生曾经是他的老师。所以,林连玉先生的亲身言教深深的影响着他,让他把林连玉精神淋漓尽致地发挥在他的研究与著作中。

作者虽然在第三个单元里有指出林连玉先生的一些弱点,但整篇论文他都以正方的角度来论述林连玉先生的华文教育斗争。这是整篇论文让人觉得遗憾的部分。作者未能以客观的论点来评述林连玉先生在为华教斗争的一些事故,让人觉得惋惜。就拿第二个单元里钟灵中学事件为例,作者在没有客观研究汪永年的背景与槟城的人文与文化下就否决了汪永年的决定的正面影响。

论文一开始就细述了林连玉的背景与他的人格造就。这让人先了解林连玉历史背景,再切入他如何扛起了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义士的重任,进而阐述他与政治的挂钩到最后说明他对华社的影响。作者聪明的采用了顺序而渐进的方式,正面的书写林连玉的华教斗争。这让人很容易的了解林连玉每做一个决定的心路历程。

这篇论文一共分为四个单元。单元一里,作者以林连玉先生的家庭背景为开始,记叙了他家里的结构与他与文学教育的渊源。作者的目的很明显的是要读者先了解林连玉的少年遭遇以便能够体会林连玉在成年后所作的每一个决定。其中,他父亲把他送到厦门当学徒的那一段深刻的阐述了林连玉为何那么珍惜与看中教育的重要性了。再者,集美师范的那一段更坚定了林连玉的思想与愿望的构造。这与他后来毅然来到东南亚展开他的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林连玉最后为什么没有仿效陈嘉庚那种身在东南亚心系中国的做法,而立志为马来西亚奋斗也可在单元一里找到一点端倪。

林连玉为华文教育奋斗的缘起可在单元二里探知。教育职场生涯里的贫困,各民族意识的提升与摩擦,华文教育发展布满荆棘的道路,促使了林连玉改变的他原本纯粹为了教育学生的理想,让他义无反顾的站在最前线成为一位教育战士。当时社会的动荡,日本的侵略,共产党的崛起,英政府的回归,独立的进程都是华文教育发展路上的挑战。本着对华文教育的自发使命,林连玉与他的同僚就这样先天下之忧而忧,站起来捍卫马来西亚华人的将来。

“名不正则言不顺”,林连玉在为华文教育的斗争中渐渐的意识到没有广大华社的支持,他们的奋斗诉求是不受到当政者的理会。于是,作者在第三单元里,详细的讨论了林连玉如何加强他的谈判的本钱,以影响国家对华文教育的政策。然而,林连玉毕竟是被迫上梁山的教育工作者,政治的上的狡猾手段不是他所能掌控的。马六甲陈祯禄的私邸召开的会议里,林连玉很明显的成为了政客们的一颗棋子。林连玉把独立的理想放在华文教育理想之上,显现出他的大我精神。然而,这种大我精神正被政客们利用了。

无论林连玉在华文教育斗争里的胜利与失败,恰恰给华社立下了华文教育发展与斗争的标杆。林连玉坚持的,追求的,赢回来的,输了去的都直接的造就了今天的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作者利用单元四来刻画出林连玉一生所作所为对华社的影响,让全体马来西亚华人的愿望得以实现。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林连玉牺牲了他的一生为华教奋斗才造就了现今多元种族的教育环境。林连玉一步一脚印的实践了林连玉的精神,给了我们一个继续奋斗的指引。林连玉为我们划下了华文教育的底线,接下来就是要我们秉着他的精神奋勇抗斗到底。

No comments: